-
-
何增科
- 系别: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
- 职称:教授
- 办公电话:010-62768650
- Email:hezk@pku.edu.cn
教师简介
何增科,河南省灵宝市人。政治学博士、研究员、教授,政治学和党建双学科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何增科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主要集中于: 腐败与反腐败、政府创新与政治改革、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国家治理与大国兴衰等。
他对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研究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较早从制度主义角度分析腐败成因并全面、深入地提出了制度反腐的政策建议。近年来,又转向腐败与治理状况的测量、评估、诊断和预警以及国家廉政体系建设等问题研究,提出了反腐败“选择性惩治”、“法纪软约束”、“制度陷阱”、“廉能政治”等重要概念。
他长期从事政府创新和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对政府创新与政治正当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带有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政治改革和民主治理对增强政治正当性的贡献在各类政府创新中最为显著的重要观点。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民主、推进政策过程民主、将法治政党建设与法治国家建设相结合等重要观点。
他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在国内该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早在十八大前就提出了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和社会善治的重要观点并加以积极倡导。
近年来又承担相关课题,从事“国家治理与大国兴衰”研究,致力于从国家治理制度的角度探索近代以来大国崛起中的规律性因素。
研究领域
1、腐败与反腐败
2、政府创新与政治改革
3、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
4、国家治理与大国兴衰
教育背景
1988—1991,赌钱游戏(其前身为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政治学博士。
1985—1988,吉林大学政治学系,法学硕士。
1981—1985,河南师范大学(新乡)政教系,文学学士。
职业经历
1991年——2011年,中共中央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人员。其中,
1993年任副研究员、副处长;
1999年任研究员;
2001年被任命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
2004年起任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2012年-2014年7月,任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
2014年7月底辞去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职务,改任巡视员,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2016年2月正式调入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工作, 受聘担任长聘教授.
荣誉奖励
1.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领军人才(2014年)
2.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2009年);
3.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1年);
4.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2003年);
5.中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
6."中央直接联系的专家”(2005年);
7.《深化改革构筑反腐败的宏观制度结构》于2001年荣获中直工委纪念建党80周年反腐倡廉理论征文一等奖;
8.《村民自治与治理变迁》(论文)于2003年荣获中央编译局优秀学术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9.《浅析政党的转型和现代化》(论文)于2003年荣获中直机关党建研究会2002年度课题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
10.农村治理转型与制度创新:河北省武安市“一制三化”经验的调查与思考》于2003年获民政部“村级选举与自治机制”有奖征文三等奖;
11.《反腐新路——中国转型期腐败问题研究》(专著)2004年获中央编译局优秀学术成果专著类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12.2006年7月,《关于推进党的执政方式改革的若干思考》的论文荣获中直机关党建研究会2005年度课题研究一等奖;
13.200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基本观点述要”的论文获中央编译局第三届优秀学术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14.2008年9月,“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权力监督的重要变化和进展”的论文在中直纪工委组织的中直机关纪念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三十周年理论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15.2008年10月,“发展民主政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一文被中直工委评为“中央直属机关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征文活动”二等奖;
16.2011年6月,何增科主编的《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路线图》荣获中央编译局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
18)2011年6月,何增科的论文《腐败与治理状况的测量、评估、诊断和预警初探》荣获中央编译局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19)2013年11月,何增科的研究报告《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构想》荣获中央编译局第五届优秀科研成果奖特别奖。